圖片來源/林文硯。
走入司馬庫斯,宛如不小心誤闖了桃花源,五個多小時的路程,從台北都會到新竹尖石鄉邊境,海拔一千六百公尺,位處深山,遺世而獨立,是司馬庫斯面對這世界的姿態。
走入司馬庫斯,宛如不小心誤闖了桃花源,五個多小時的路程,從台北都會到新竹尖石鄉邊境,海拔一千六百公尺,位處深山,遺世而獨立,是司馬庫斯面對這世界的姿態。
上帝庇佑的部落
位於新竹的「司馬庫斯」是泰雅族人一手建立的生態村,這個聽來拗口的名稱,意指「樹林茂密,獵物豐厚、土壤肥沃之地」;早期,部落對外交通不便,電力難以進入,故又被稱為「黑色部落」。
某天,部落長老做了一個夢,夢到上帝將大腳踏在部落裡,隨後,就發生了大地震,上帝更應許:「司馬庫斯會像拉拉山一樣,將會湧現人潮。」在族人每天祈禱下,約莫經過了50年,漸漸地開通了對外道路,同時,檜木巨林的存在也吸引了絡繹不絕的人潮,「司馬庫斯」也真正成為上帝應許的部落。
在開往司馬庫斯的路上,望見山壁上有一尊馬庫斯(Mangus)的雕像,他是昔日的頭目,「Smangus」是對他的尊稱,也正是「司馬庫斯」地名的由來。入口處矗立著一尊背著竹簍的人物雕像,讓族人不忘先人在司馬庫斯對外道路開通前,背著竹簍運送民生物資的辛勞,紀念他們的堅持與聰慧。
先人背著竹簍運送物資的紀念雕像。圖片來源/林文硯。
某天,部落長老做了一個夢,夢到上帝將大腳踏在部落裡,隨後,就發生了大地震,上帝更應許:「司馬庫斯會像拉拉山一樣,將會湧現人潮。」在族人每天祈禱下,約莫經過了50年,漸漸地開通了對外道路,同時,檜木巨林的存在也吸引了絡繹不絕的人潮,「司馬庫斯」也真正成為上帝應許的部落。
在開往司馬庫斯的路上,望見山壁上有一尊馬庫斯(Mangus)的雕像,他是昔日的頭目,「Smangus」是對他的尊稱,也正是「司馬庫斯」地名的由來。入口處矗立著一尊背著竹簍的人物雕像,讓族人不忘先人在司馬庫斯對外道路開通前,背著竹簍運送民生物資的辛勞,紀念他們的堅持與聰慧。
先人背著竹簍運送物資的紀念雕像。圖片來源/林文硯。
紅檜巨木林的原生地
從內灣出發,約莫三個半小時的車程,來到了這神祕的部落,或許是雲霧裊繞的關係,在模糊的視線裡,司馬庫斯此起彼落的小屋舍,就像是乘雲駕霧一般,彷彿懸浮空中。村落聚集此處,與林木並存,冰冷的空氣提醒著海拔已來到了1600公尺的高度,持續向前步行,在原始的林間小徑小心地拾級而上,溫度不斷從頭頂灑下,頂著炙熱的陽光,走了不知多久的路途,總算看見台灣稀有的紅檜巨木林,高大而壯美的一一矗立眼前。
在巨木林區內,有十餘棵巨木,擁有編號的共有九棵,其中第七號巨木,樹齡約2500年,是巨木林區中年紀最大的神木,樹高35公尺,樹幹圓周約16公尺,好幾個人環抱還無法抱住它的身軀,在一片蔥鬱中,參天的樹幹不禁讓人眼睛一亮,感嘆這自然界竟有此絕美景象。
爺爺神木(YaYa Qparun)。圖片來源/林文硯。
高聳入雲的巨木。圖片來源/林文硯。
在巨木林區內,有十餘棵巨木,擁有編號的共有九棵,其中第七號巨木,樹齡約2500年,是巨木林區中年紀最大的神木,樹高35公尺,樹幹圓周約16公尺,好幾個人環抱還無法抱住它的身軀,在一片蔥鬱中,參天的樹幹不禁讓人眼睛一亮,感嘆這自然界竟有此絕美景象。
爺爺神木(YaYa Qparun)。圖片來源/林文硯。
高聳入雲的巨木。圖片來源/林文硯。
台灣難得一見的生態村
在森林裡彷彿無人之境,每一棵巨木沉靜地站入土裡,而大自然的靜穆滲入每個旅人的身體裡,在上帝的部落,得到了片刻的安息,這片森林的豐美造就了這塊土壤的沃饒,司馬庫斯更是台灣少見的生態村。
「生態村」的概念在台灣仍處於萌芽階段,但在全球早已開枝散葉,行之有年的生態村包括北義大利阿爾卑斯山麓的Damanhur、美國紐約州的Ithaca Ecovillage、以及澳洲布里斯本的Crystal Waters Ecovillage等,近年來國際性NPO組織Global Ecovillage Network (GEN) 的成立,更讓生態村進駐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。簡單來說,生態村就是自給自足的社群,從糧食自給、使用綠色資源、成立物品共享機制、重視環境保護等,都是一個生態村的必備條件,但是只有物質與制度層面的健全是不夠的,日本生態村教育推廣組織理事
曾說:「構成一個生態村的要素,比起環境保全的設施配置和可持續性農業等等,更重要的關鍵是一起生活的成員之間,精神的交流與調和。」
時值2月份,滿坑滿谷的山櫻花,粉嫩的美不勝收。圖片來源/林文硯。
在司馬庫斯,20多年前其部落長老就自己發起生態旅遊的概念,召喚遠在都市工作的原住民青年返鄉,且自2009年開始,司馬庫斯得到來自美國花旗基金會 (Citi Foundation) 的大力贊助,從2013年起改由集體經營,在部落裡採取三會九部的模式,而在制度上,主要分為四種層面:福利分配、工作、土地共有,以及共食制度,嚴謹有條地將部落文化與歷史保存下來。
隨風飄移的芒草彷彿向我們溫柔的道別。圖片來源/林文硯。
「生態村」的概念在台灣仍處於萌芽階段,但在全球早已開枝散葉,行之有年的生態村包括北義大利阿爾卑斯山麓的Damanhur、美國紐約州的Ithaca Ecovillage、以及澳洲布里斯本的Crystal Waters Ecovillage等,近年來國際性NPO組織Global Ecovillage Network (GEN) 的成立,更讓生態村進駐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。簡單來說,生態村就是自給自足的社群,從糧食自給、使用綠色資源、成立物品共享機制、重視環境保護等,都是一個生態村的必備條件,但是只有物質與制度層面的健全是不夠的,日本生態村教育推廣組織理事
曾說:「構成一個生態村的要素,比起環境保全的設施配置和可持續性農業等等,更重要的關鍵是一起生活的成員之間,精神的交流與調和。」
時值2月份,滿坑滿谷的山櫻花,粉嫩的美不勝收。圖片來源/林文硯。
在司馬庫斯,20多年前其部落長老就自己發起生態旅遊的概念,召喚遠在都市工作的原住民青年返鄉,且自2009年開始,司馬庫斯得到來自美國花旗基金會 (Citi Foundation) 的大力贊助,從2013年起改由集體經營,在部落裡採取三會九部的模式,而在制度上,主要分為四種層面:福利分配、工作、土地共有,以及共食制度,嚴謹有條地將部落文化與歷史保存下來。
隨風飄移的芒草彷彿向我們溫柔的道別。圖片來源/林文硯。
傳承與學習祖靈文化
長期深耕司馬庫斯的環保組織「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」孟蓉曾說:「我覺得這裡就像是烏托邦。」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裡,要達成自己自足的生活環境,只靠少數幾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,然而司馬庫斯獨有的制度模式,讓層級分明的管理方式在這裡發揮了很棒的效果,族人為了不讓孩子們跋山涉水到遠方的學校,用木材蓋起屬於自己的國小;身為泰雅族人的下一代,在教育體制中,除了一般學校所有的體育課程外,新光國小實驗班還增加了射箭課程,讓孩子們學習祖先賴以生存的打獵技巧。
新光國小實驗班每個年級的指標皆是親手雕刻,處處可見住民對於國小的期待與用心。圖片來源/林文硯。
閒步於司馬庫斯部落中,三五步就可見泰雅族特有的鮮豔圖騰。圖片來源/林文硯。
當地住民親手搭建的新光國小實驗班外景。圖片來源/林文硯。
新光國小實驗班每個年級的指標皆是親手雕刻,處處可見住民對於國小的期待與用心。圖片來源/林文硯。
閒步於司馬庫斯部落中,三五步就可見泰雅族特有的鮮豔圖騰。圖片來源/林文硯。
當地住民親手搭建的新光國小實驗班外景。圖片來源/林文硯。
傳承保育山林 愛護司馬庫斯土地
在司馬庫斯的泰雅族人,對於下一代的教育以及環境保育都有自己的堅持與態度,齊心傳承自有的文化山林。在這個上帝的部落裡,學習到的,是謙卑與尊重,就像神木高大卻不驕矜的姿態,時間的流轉讓最珍貴的事物留在司馬庫斯的土地上。
►跟著KD去旅行
前往神木群的途中經過此潺潺溪流,沁涼非常。圖片來源/林文硯。
►跟著KD去旅行
前往神木群的途中經過此潺潺溪流,沁涼非常。圖片來源/林文硯。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