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專欄

2018.07.01

逃出掩埋場,咖啡渣再起綠色經濟

逃出掩埋場,咖啡渣再起綠色經濟(圖)
咖啡渣的再製與新生。圖片來源/John Jones


咖啡豆僅次於石油,為世界貿易第二大宗商品,在台灣,每年就能喝掉28.5億杯咖啡,用一杯香醇咖啡開啟美好早晨儼然已走入群眾日常,咖啡烹煮後咕嚕下肚,伴隨餘韻唇齒留香,連帶產出的咖啡渣卻只能棄置一隅,走向掩埋之途,然而當環保意識逐漸抬頭,關於咖啡渣的定位也隨之扭轉。


華麗轉身,成為英國動力新星

當寒冷冬季降臨英國,窗外雪花紛飛,窗內則是一室的暖意,大夥圍蹭在壁爐邊,點燃木材圍著火光閒話家常,而當乾柴用罄,還能拿什麼來燒呢?英國Bio-bean是世界上第一家回收廢棄咖啡渣,並轉製成動力燃料的新創公司,它們發現咖啡渣具高熱量的特性,利用咖啡渣製成了咖啡燃料棒COFFEE-LOGS,這種新型燃料比傳統木材燒得更久且更溫暖;回收咖啡渣的同時,也防止咖啡渣在掩埋過程中釋放出對生物有害的甲烷氣體。

收集咖啡渣
左:Bio-bean公司擁有專屬回收車至各點收集咖啡渣。圖片來源/bio-bean limited
右:咖啡燃料棒將取代傳統木柴。圖片來源/ bio-bean limited



開啟生質柴油新世界

覺得製成燃料棒很普通?那麼把咖啡渣製成生質柴油可就令人驚艷了吧!2017年底,Bio-bean公司跟世界第二大公司殼牌(Shell)合作,從咖啡渣中提煉咖啡油,再將咖啡油與其他油品混合,製成世界上第一款從咖啡油衍生出的B20生質柴油[1],這種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,並且能夠被生物分解,對環境所造成的負擔也相對較小。

生質柴油
左:再生B20生質柴油。圖片來源/ bio-bean limited
右:英國紅色雙層觀光巴士使用新型生質柴油,不必改裝引擎即能直接使用。圖片來源/Dun.can


配合英國環保政策,B20開始應用於觀光巴士上,6000公升的油約能讓一輛巴士運行一年;每趟車程,更可減低10%-15%的碳排放,在電動車尚未普及之前,生質柴油成了最佳替代能源。司機踩下油門,於運輸路網中駛出一條綠色大道,城市間穿梭移動的旅人們享受英國風情、跳轉視野時,也正身體力行,支持著環保路上的更多可能。

 

德國領航,廢渣變身器皿上桌

無獨有偶的Kaffeeform也讓咖啡渣不再面臨掩埋命運,承襲著優秀的德意志設計血脈,它們利用咖啡渣製造出機能與美感兼具的咖啡杯組,替咖啡渣在逆勢中殺出一條新創活路。Kaffeeform創辦人Julian旅外求學期間,看見餐廳裡被棄置的咖啡渣覺得可惜,萌生出將咖啡渣製成咖啡杯的念頭,他從各家咖啡館與餐飲店回收渣滓,將它們經過乾燥與加工步驟、混合植物纖維與黏著劑後,名符其實的「咖啡杯」就此誕生。這款咖啡杯堅固耐洗、保溫效果佳,假如杯子用久損壞,更可回收再製為3D列印材料,算下來咖啡從飲品、器物到聚合材料,至少擁有三次的生命週期,在倡議循環經濟的大時代裡,做出了優秀示範。

廢棄咖啡渣
左:每製作一杯咖啡,就會產出廢棄咖啡渣。圖片來源/ Petteri Sulonen
右:利用咖啡渣所製成的咖啡杯,輕巧堅固。圖片來源/ 郭于菁


 

台灣製造,咖啡入絲獨步全球

不讓歐洲專美於前,台灣紡織企業也把點子動到咖啡渣身上。台灣紡織原本就在國際間佔有一席之地,然而近年來市場飽和、技術純熟,「如何轉型」成了各家首要課題。SINGTEX花了四年研究將咖啡渣入紗,利用其原本具孔隙的特性,創造出除臭、抵抗紫外線、速乾等功能的S.Café®咖啡紗。近幾年機能服飾流行興起,SINGTEX順勢搭上這波熱潮,以創新咖啡紗重新打響品牌知名度,開啟新藍海,目前全球共有110個品牌使用S.Café®製作機能布料,而這數字還在持續增長中。

咖啡渣入絲
左:台灣紡織企業將咖啡渣入絲。圖片來源/ peakpx
右:隨著運動風氣興起,群眾對服飾的機能性更顯重視。圖片來源/  Michael Dorausch


 

為地球留下綠色足跡

原本應當被掩埋的咖啡渣,在世界各地找到了新的解決可能,循環經濟從來就不只是企業或政府的事,在環保的綠色道路上,我們可從改變日常中的微小習慣做起,實踐資源回收、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等,全是舉手之勞。依循「咖啡渣」模式,摒棄「用過即丟」的生活方式,讓零廢棄時代不再只是口號。
►從咖啡看見森林綠色循環

環保意識抬頭
循環經濟大時代來臨,環保意識抬頭。圖片來源/ the.mutator
返回列表
BACK TO TOP
預約諮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