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專欄

2018.09.30

從咖啡看見森林綠色循環

從咖啡看見森林綠色循環(圖)
賴倍元與兩個兒子攜手種樹。圖片來源/ 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


當喝咖啡成為日常習慣,全球每年至少喝掉5,000億杯咖啡,咖啡豆卻因為高溫熱浪,產量逐年下降。氣候變遷是全球矚目的重要議題,隨著暖化加劇,水資源匱乏與極端氣候等環境變化,影響了許多農作物生長,為了人類需求而引發的重要課題,讓我們先從咖啡樹踏入森林綠色循環開始。

 

全球暖化,熱壞動植物

無論是品飲或是提神,許多人將喝咖啡做為一日之始。隨著全球日漸龐大的咖啡需求,為了提高產量及經濟效益,農夫開始大規模種植咖啡樹,卻忽略了單一品種的耕作方式,使土地面對氣候變遷的能力愈漸薄弱,加上氣溫異常升高、過量降雨,使得原先適合種植在15-24度的咖啡樹相繼死亡。不僅如此,在各方嚴酷考驗下,替作物授粉的蜜蜂亦如臨大敵,種類及數量驟降,部分區域的咖啡豆產量及品質,也因為蜜蜂災難式消失隨之惡化,最後,甚至衝擊看天吃飯的農業生計。

 

種樹翻轉危機

為了降低氣候變遷的影響,農夫開始思考如何應對才能使咖啡樹存活?幫小樹遮蔭可行嗎?該怎麼遮?在秘魯,就有一群小農想出「為咖啡樹種樹乘涼」。於是,為了替咖啡樹增加避蔭,他們將砍伐的樹木再次種回來,更在土地上加種其他作物,增加土壤肥沃度,如此一來,氣溫降低了,咖啡樹得以存活之外,豐收的作物還使得農民擁有其他替代收入,看著鳥兒與蜜蜂再次穿梭樹叢中,再次應驗了森林、土地及人類三方共好的生存模式,並非只是神話裡的富饒之地。
 

咖啡與森林的新關係

森林與人類共榮共存不僅一例。在台灣,也有一位懷抱著「種樹夢」的賴倍元先生,與山林立下千年之約,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,在大雪山上,種下近三十萬棵珍貴的台灣國寶樹,並樹立起「不砍伐、不買賣、不傳子」的三不政策。
為了幫地球多做一點事,賴倍元散盡家產近二十億種樹,時至今日,林場仍負債高達三億元,大兒子賴建忠看著父親每日面臨龐大經濟壓力,便思忖著,如何讓森林養活自己?祕魯農夫想出種樹救咖啡,賴建忠則背道而馳,提出「你喝咖啡,我種樹」的綠循環模式,在扶疏大樹之間,種下咖啡樹,大樹為咖啡樹遮蔭,咖啡豆再吸取牛樟芝、雪松及肖楠的芬多精,使得採收的咖啡呈現不同風味與調性,展現出獨特迷人的香氣,這筆透過咖啡豆賺取來的費用,便再次投入林場,以實際行動支持父親,更為生計與生態共存的課題,找到全新出路。

咖啡豆
上| 雪松葉子。圖片來源/ Shihchuan
上|種植於台灣中低海拔區域的咖啡豆。圖片來源/ John Rusk

 

守護環境 從你我做起

森林猶如地球之肺,扮演著涵養水分、調節溫度、提供生物棲息的多元角色。地球兩端「樹生咖啡,再以咖啡養樹」循環不息的精采案例,便是人與自然間的縮影,守護地球綠意不應只是口號,日常生活中可從減少或重複用紙做起,珍惜資源、善盡資源最大化,並選用由FSCTM (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TM 森林管理委員會)林場認證之產品,一同為環境永續盡棉薄之力,共許百年後的綠意盎然。
►逃出掩埋場,咖啡渣再起綠色經濟
返回列表
BACK TO TOP